主治小兒成人感冒過敏發燒流鼻水 巫剛肇-馬偕耳鼻喉科專科主治醫師 桃園市中壢區環中東路187號(長榮醫院對面) 電話:03-4559069 全民健保 門診時間 早9-12/下午15-18/晚上18.30-21 星期一至星期五/星期日:全天門診 星期六:全天休 診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嘔吐腹瀉注意事項
文/巫剛肇
1.急性期宜禁食4小時讓腸胃休息
2 .>6個月小朋友:補充水份+電解質=電解質液
少量1 口1口慢慢喝
3.飲食原則:少量多餐(腸胃不舒服 不要太勉強)
母乳-------繼續母乳
配方奶----改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奶粉濃度減半
副食品----米湯、稀飯、吐司、饅頭、香蕉、蘋果
4.藥物治療
5.排便後以溫水沖洗屁股保持乾燥減少尿布疹發生
***寰東耳鼻喉科關心您的健康***
2014年11月8日 星期六
耳朵積水: 中耳通氣管放還是不放?
文/巫剛肇
中耳積水在孩童是個常見的問題,一般來說治療有幾個選擇1.等待2.抗生素3.外科治療(放通氣管或耳膜切開)。其中長期的積水常常會需要藉由外科治療來改善。至於放通氣管有那些好處呢?包括1.避免反覆中耳炎2.立即改善聽力,避免影響學習。但是放通氣管可能面對的問題以往較少被討論例如1.耳膜持續破孔的機率2.耳膜硬化(結疤) 3.耳膜局部塌陷等。
韓國在今年發表一篇研究文章特別關注這個議題,其研究對象的小朋友長期追蹤5-15年之後得到一些結果
耳鏡觀察結果如下:
5年後追蹤,在選擇等待的這一組8.7%有耳膜異常的情形;放過1次通氣管的小朋友耳膜異常的比例是72%;放過通氣管1次以上耳膜異常的機會高達88%。其中放1次通氣管這組耳膜塌陷有27%、破孔18%、耳膜硬化14%、中耳積水14%。至於放1次以上這組耳膜硬有化33%、通氣管未掉落20%、破孔18%、耳膜塌陷11%、中耳積水7%
聽力檢查結果如下:
5年後追蹤,選擇等待的一組聽力在0-6.5分貝即可聽見;放1次通氣管的這組約需8.5-15.9分貝才能聽見;放1次以上的組別則需7.9-17.8分貝才能聽見。但是一般認為15分貝以下能聽見就算正常,所以這部份還有些模糊的地方。
總結來說,放通氣管短期的好處顯而易見(1.避免反覆中耳炎2.立即改善聽力 避免影響學習);但是長期來說有些不易發覺的問題未來還是需要列入治療時的考量才是。
以上內容節取自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78
(2014) 938–943
***寰東耳鼻喉科關心您的健康***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過敏2.3事
文/巫剛肇
* 過敏疾病發作=過敏體質+過敏原刺激
* 多數之過敏疾病,均隨年齡長大而日漸輕微
* 減少過敏原的量可以減少過敏發作次數以及發作的嚴重度
* 常見過敏原
吸入性過敏原:塵螨、家塵、黴菌、貓毛、狗毛、蟑螂、花粉
食物過敏原:有殼海鮮(蝦、蛤、螃蟹) 、花生、蛋、芒果
*母乳哺育至少有6個月的時間,且母親於哺乳期間應避免食用過敏的食物
*延緩副食品的添加:6個月後逐步增加新的食物;蛋和魚18個月大再添加
*減少過敏原的環境維護你做了嗎?
項 目
|
完成
|
項 目
|
完成
|
床單被套枕頭套等常曬太陽
每2周換洗一次
|
|
天天清垃圾、
食物不落地
|
|
控制溼度在50-60之間
|
|
寵物不進臥房
|
|
保持廚房、浴室乾燥
|
|
禁煙
|
|
絨毛玩具每周清洗
|
|
不要在床上玩
|
|
清潔冷氣濾網、
使用空氣清淨機
|
|
減少使用地毯、
布沙發
|
|
***寰東耳鼻喉科關心您的健康***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嬰兒搖晃症候群也可能造成聽力受損?
文/巫剛肇
嬰兒搖晃症候群(Shaken baby syndrome, SBS)首先在 1972 年提出,
因為劇烈的前後搖晃嬰兒,導致嬰兒的腦組織在頭骨內隨之晃動,容易
造成顱內下方的靜脈破裂引發出血;眼球玻璃體也因晃動引起視網膜出
血。
嬰兒搖晃症候群發生率約每一萬人中有3人,嬰兒搖晃症候群大部份是
發生在幼兒 2 歲之前,尤其是 6 個月以下,但是由於硬腦膜下血腫或
蜘蛛膜下腔出血而導致嗜睡、急躁不安、癲癇發作、意識受損、嘔吐、
食慾不振及呼吸異常等其死亡率高達20%-38%不可不慎。
加拿大一所醫學中心統計2006到2012年間共28位嬰兒搖晃症候群的
小朋友,在排除了基因症候群、家族史以及出生當時有併發症等的情形
之後發現其中有1位有中度聽力損失。推測聽損的原因是前後搖晃嬰兒
造成內耳迷路振盪的同時使得膜性迷路受到了損傷所導致。
聽力損失在一般新生兒的比率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然而在28個嬰兒
搖晃症候群的小朋友中就有一位聽力損失,比例相對高;但是因為這類
小患者不多所以究竟會不會造成聽損還須要更多的研究與證據才能支持
或否定這項論點。但至少這是第一篇相關的研究還是值得大家關注。
參考資料:Int J Ped Otorhinolaryngol 2014;78:804–806.
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耳朵莫名其妙的流血?
耳朵會莫名其妙的流血? 是的,就像眼睛流血一樣,
耳朵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也可能有自動出血的現象。推測
原因可能是供應汗腺的微血管破裂以致血液經由汗腺流出
,於是出現這種特別的現象。
文獻中首次記載是在1907年由法國的 Broeg 所報告,
加上後續文獻提出整理之後發現全身皮膚都可能在沒有合
併外傷的情形下出血,這種罕見的情形通常是發生在有極
度生理或心理壓力的患者身上。另外像是女性生理期的時
候也有些個案會合併有胃部、肺部、腸子、乳腺或是外耳
道的出血。一般來說在白種人、女性及成人為主。出血的
時後只有部份患者會痛而且出血處的表現也不一樣,有些
會有局部充血的情形;有的則不會。絕大多數只是少量出
血而已,通常會自然好起來而且對健康並無大礙。
參考資料 Am J Otolaryngol
H&N Surg 2014: 35;271-3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毛髮也會造成耳鳴?
文 / 巫剛肇
造成耳鳴的原因有許許多多,多數把治療的目標放在改善
耳鳴所造成的困擾,至於想要根除耳鳴常常並不容易。
今天和大家來分享一些特別的狀況
你有想過耳朵內的毛髮也會造成耳鳴嗎?答案是肯定的。
門診曾經有過幾位患者覺得陣發性耳鳴以及耳朵裡好像有
東西的感覺,特別是吃東西或是掏耳朵的時後會出現。經
過檢查發現有根毛髮頂住了耳膜,其他看起來並沒有特殊
的異狀,將毛髮移除之後耳鳴就跟著消失了。
你可能很好奇耳朵那來的毛髮呢?其實可能的來源包括剪髮
時意外掉入或是耳毛脫落之後藉由棉花棒掏耳朵這個過程推
入耳道深處進而接觸到耳膜,以致於造成了一些不適的症狀。
例如陣發性耳鳴、異物感或是輕微的疼痛。
雖然看似小問題,但還是可能造成一些困擾 給大家做個參考。
***寰東耳鼻喉科關心您的健康***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耳鼻喉頸-水喝太少 女大生唾液腺結石腫如蛋 ( fm : 2014/4/30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林宜慧╱台北報導】
一名20歲女大生住宿在外,近一年左頸經常腫痛,吃完東西更腫得有如雞蛋大,口腔、頸部又硬又痛,檢查才發現位於頸部的頷下腺長了兩個6毫米及3毫米的結石,主因就是水喝太少。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蘇晉輝表示,推估個案外宿三餐必須自理,因為水喝太少、肉吃太多而致病;他解釋,據臨床發現,當患者水分攝取不足,唾液的鈣質濃度過高,容易沉積阻塞唾液腺,增加唾液腺結石的機會。
當唾液腺阻塞,患者平時可能有臉頰及下顎口腔疼痛、頸部痠痛等徵兆,而每次吃飯或看到較酸的食物,特別在進食後半小時至2小時間,口水增多,雙頰或下巴處就會腫起來,嚴重甚至感染造成膿瘍。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李國森說明,唾液腺包括兩頰內的腮腺、位於下巴處的頷下腺,及舌底的舌下腺,但唾液腺結石發生集中在頷下,占80%至90%,僅有約10%發生在腮腺,舌下腺則極少發生。
李國森指出,據國際研究資料庫UpToDate數據,每年每百萬人中有27至59人,罹患有症狀的唾液腺疾病;而臨床觀察,這類病患確實有漸漸增加的趨勢,粗估全台一年約收治200位病例。
上述女大生接受唾液腺內視鏡手術,取出結石,腫痛症狀自然消失,唾液腺管路也重建暢通。蘇晉輝提醒,患者若不及早治療,嚴重會造成腺體化膿感染、發燒,如果發生深頸部膿瘍,致死率高達40%。
據國外醫學文獻,唾液腺結石與喝水不夠、壓力疲勞導致口水分泌成分改變、沒做好口腔衛生及鈣質流失有關;蘇晉輝建議,除了多喝水、注意口腔清潔,正常睡眠、少吃肉,也可預防唾液腺結石。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疾病管制署回應「克流感真的很有效嗎?」一文 ( fm : 2014/04/14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官網 )
有關某醫師於4月13日投書自由時報「克流感真的很有效嗎?」一文指出「現階段疾管署採購太多克流感,過期再展延,造成很大浪費及抗藥性的產生。」,疾病管制署說明如下:
有關流感抗病毒藥劑(如克流感與瑞樂沙等)是否有效,國際專家已爭論多年。最近英國醫學期刊(簡稱BMJ)與刺胳針呼吸醫學(簡稱Lancet)兩大權威醫學期刊分別發表相關文章。BMJ主要分析克流感所有相關臨床試驗結果,惟該試驗主要以輕症的流感病人觀察是否能縮短病程為主,且樣本數稍嫌不足,以致服用克流感是否可減少流感併發症與病毒傳播的證據不足;而Lancet則以觀察性研究分析近3萬名在2009年流感大流行期間住院的H1N1病人,發現流感住院病人服用抗病毒藥劑的確能減少死亡的結論(降低19%),且住院病患發病兩天內服用可降低50%死亡率。我國過去亦曾針對前96例因H1N1造成肺炎住院病例分析發表在感染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n),亦發現病患若在48小時後才獲得抗病毒藥物治療,預後較差。觀察研究法為在面臨大流行威脅且無法進行臨床試驗下可行的最佳研究方法,這是為何大醫院臨床醫師與各國防疫單位仍認為抗病毒藥劑有效,不受BMJ研究結果影響的主要原因。
至於抗病毒藥劑的儲備是依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建議之多元儲備策略,克流感是其中之一,以因應流感大流行,依我國傳染病諮詢委員會流感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儲備量已由早期涵蓋全人口的30%下調為10-15%。抗病毒藥劑的用藥政策,每年均定期提專家會議討論作為藥劑使用之依據。為增加儲備藥物之效益以因應新型流感及每年季節性流感高峰期之疫情控制所需,除提供公共衛生之預防性用藥以防止新型流感大規模擴散外,提供H5N1、H7N9病例、流感併發症、高風險病人、伴隨危險徵兆之類流感患者適時服藥,亦開放類流感群聚與高燒持續兩天類流感病人使用,以減少併發重症、死亡及減少疫情之持續散播,是善用國家資源的作法,亦是維護民眾防疫安全的積極作為。
針對克流感效期展延疑義,克流感膠囊效期展延為7年係經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同意,美國、歐盟、澳洲等醫藥先進國家亦皆依據原廠所出具之安定性試驗報告而予展延,此做法與前述先進國家相同。另有關抗病毒藥劑產生抗藥性問題,本署持續進行流感病毒抗藥性分析,近五年均屬零星個案。
本署向來虛心接受民眾意見及各界指教,然為公益考量而要求更正錯誤防疫資訊,係純為保護大眾健康所採行不得已之規範,望祈各界理解、配合。
http://www.cdc.gov.tw/info.aspx?treeid=45da8e73a81d495d&nowtreeid=1bd193ed6dabaee6&tid=2A96F13C54C2694C
有關流感抗病毒藥劑(如克流感與瑞樂沙等)是否有效,國際專家已爭論多年。最近英國醫學期刊(簡稱BMJ)與刺胳針呼吸醫學(簡稱Lancet)兩大權威醫學期刊分別發表相關文章。BMJ主要分析克流感所有相關臨床試驗結果,惟該試驗主要以輕症的流感病人觀察是否能縮短病程為主,且樣本數稍嫌不足,以致服用克流感是否可減少流感併發症與病毒傳播的證據不足;而Lancet則以觀察性研究分析近3萬名在2009年流感大流行期間住院的H1N1病人,發現流感住院病人服用抗病毒藥劑的確能減少死亡的結論(降低19%),且住院病患發病兩天內服用可降低50%死亡率。我國過去亦曾針對前96例因H1N1造成肺炎住院病例分析發表在感染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n),亦發現病患若在48小時後才獲得抗病毒藥物治療,預後較差。觀察研究法為在面臨大流行威脅且無法進行臨床試驗下可行的最佳研究方法,這是為何大醫院臨床醫師與各國防疫單位仍認為抗病毒藥劑有效,不受BMJ研究結果影響的主要原因。
至於抗病毒藥劑的儲備是依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建議之多元儲備策略,克流感是其中之一,以因應流感大流行,依我國傳染病諮詢委員會流感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儲備量已由早期涵蓋全人口的30%下調為10-15%。抗病毒藥劑的用藥政策,每年均定期提專家會議討論作為藥劑使用之依據。為增加儲備藥物之效益以因應新型流感及每年季節性流感高峰期之疫情控制所需,除提供公共衛生之預防性用藥以防止新型流感大規模擴散外,提供H5N1、H7N9病例、流感併發症、高風險病人、伴隨危險徵兆之類流感患者適時服藥,亦開放類流感群聚與高燒持續兩天類流感病人使用,以減少併發重症、死亡及減少疫情之持續散播,是善用國家資源的作法,亦是維護民眾防疫安全的積極作為。
針對克流感效期展延疑義,克流感膠囊效期展延為7年係經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同意,美國、歐盟、澳洲等醫藥先進國家亦皆依據原廠所出具之安定性試驗報告而予展延,此做法與前述先進國家相同。另有關抗病毒藥劑產生抗藥性問題,本署持續進行流感病毒抗藥性分析,近五年均屬零星個案。
本署向來虛心接受民眾意見及各界指教,然為公益考量而要求更正錯誤防疫資訊,係純為保護大眾健康所採行不得已之規範,望祈各界理解、配合。
http://www.cdc.gov.tw/info.aspx?treeid=45da8e73a81d495d&nowtreeid=1bd193ed6dabaee6&tid=2A96F13C54C2694C
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季節轉換、霾害襲台 過敏性鼻炎患者激增 ( fm : 2014/3/23 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臺灣每4人即有1人患有過敏性鼻炎!正值季節交替時期、霾害襲臺,過敏性鼻炎轉入高峰期;加以花季來臨、持續陰雨濕冷的天氣,花粉、黴菌等過敏原更使鼻炎症狀加劇!過敏性鼻炎常出現如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眼睛不適等惱人症狀,並可能併發鼻竇炎、睡眠障礙、氣喘等問題。
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黃弘孟醫師觀察,3月以來診間求診人數與平日相較明顯增加許多。為了促進鼻科學術發展及提升鼻症疾病治療品質,臺灣鼻科醫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耳鼻喉部教授方深毅主任宣布,結合各醫院鼻科專家的臺灣鼻科醫學會於今年3月正式成立,並發表新版《鼻噴劑衛教手冊》,以期協助國內患者瞭解鼻炎及選用正確治療方式。
勿私自濫用鼻噴劑 當心惡化成藥物性鼻炎
目前過敏性鼻炎治療方式包含口服抗組織胺、鼻黏膜血管收縮劑、新式類固醇鼻噴劑。口服抗組織胺作用效果快,但並不持久,且易產生副作用;坊間藥局鼻噴劑多屬於鼻黏膜血管收縮劑,可暫時緩解鼻塞,但長期使用副作用大,會產生依賴性及黏膜上皮破壞增生,恐惡化形成藥物性鼻炎,長期下來鼻塞情形將更加嚴重;類固醇鼻噴劑可改善鼻黏膜發炎現象,使用1至2週可完全發揮療效,且藥物僅局部作用在鼻內,不會有全身性的副作用,較能有效治療鼻炎症狀。
黃弘孟醫師也表示,國內許多過敏性鼻炎患者存在錯誤治療迷思!很多患者到院治療前自行至藥房購買鼻噴劑,初用立即見效,一用上癮,卻不知使用此類藥物不應超過10天。反而就診後卻對醫師開立的類固醇鼻噴劑有疑慮,不敢使用。
針對過敏性鼻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部戴志展醫師也強調,罹患過敏性鼻炎應有正確認知,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注意空氣品質、遠離過敏源。若出現不適,應針對症狀配合正確藥物治療,才能避免惡化。而民眾若想索取《鼻噴劑衛教手冊》,可上臺灣鼻科醫學會網站下載。 http://www.trs.org.tw/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環境壓力劇烈改變 誘發中耳氣壓傷 ( fm : 2014/2/20 自由時報 )
▲透過耳鏡檢查,可以了解耳膜等耳內狀況;圖為情境照。(照片提供/巫剛肇) |
文/巫剛肇
39歲的杜小姐日前到日本遊玩時,出現鼻塞、喉嚨痛等感冒症狀,因當時覺得不嚴重,也就不以為意。不料在回台的班機上,不但耳朵痛得非常厲害且講話全是回音,不管怎麼猛吞口水,或嚼口香糖就是不行,耳朵似乎完全塞住了,非常不舒服。
坐飛機或潛水常遇到
她想起曾聽說有人因此耳膜破裂,因此一到台灣,馬上去診所就醫。醫師檢查時看到耳膜完整,但是有明顯發紅及出血的情形,屬於第三度的中耳氣壓傷,經過治療就漸漸恢復了。
氣壓傷害是坐飛機或是從事潛水活動時,經常遇到的問題。當環境壓力明顯改變,身體卻無法及時平衡壓力的變化時,就會產生不適症狀,這樣的情形不論是壓力變大或變小都可能會發生。
人體的耳朵藉由和鼻咽相通的耳咽管來做壓力的調節,藉以平衡中耳腔與外界大氣壓。一般來說,這樣的不舒服通常在飛機下降時比較容易發生。如果感冒、懷孕、鼻竇炎、過敏或結構異常等造成耳咽管黏膜腫脹,就可能影響它的調節功能,進而引起不舒服。
至於氣壓傷害的症狀從耳悶、耳朵痛、不平衡感、講話有回音到聽力障礙都可能發生。檢查方面可以依照耳膜狀況將傷害程度進一步分級。
●第○度:有症狀但是耳膜正常。
●第一度:耳膜發紅且內陷。
●第二度:耳膜發紅及微量出血。
●第三度:耳膜發紅合併明顯出血。
●第四度:耳膜明顯出血,以至於中耳腔瘀血。
●第五度:耳膜破孔出血。
治療的方式包括局部以及系統性抗充血劑、止痛藥及抗組織胺等;如果耳膜破裂合併有感染的情形,還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當感染獲得控制及耳咽管功能回復後,大多數耳膜破孔就會自然癒合。萬一破孔持續存在,還可以藉由手術修補。
(作者為桃園內壢寰東耳鼻喉科診所醫師)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口臭喉嚨「卡卡」扁桃腺結石作祟 ( fm : 2013/12/29 自由時報 )
40多歲的劉小姐最近幾個月有口臭的現象,喉嚨也有點卡卡的感覺,偶爾還會吐出小小白色類似米飯的東西,隱約帶著一股異味,她心想:「是不是又該洗牙了?」但牙醫師檢查後,牙齒的狀況都還好,倒是扁桃腺似乎有化膿的情形,不過她並沒有喉嚨痛的症狀。 牙醫師還是建議她看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後才知道,原來是「扁桃腺結石」引起的症狀。 扁桃腺是負責身體第一道防線的免疫器官,它有許多的凹洞覆蓋著特殊的上皮細胞負責與病菌接觸,並啟動免疫系統,做出適當的反應。這些凹窩有時會堆積一些死掉的細菌或細胞、發炎物質以及食物殘渣等東西,久而久之就會凝結成塊,進而產生惱人的口臭問題。 逐漸堆積的結石使得原本的小凹洞漸漸變大,相對讓自動清潔功能變差,結石容易反覆出現。如果有反覆急性扁桃腺發炎或是慢性扁桃腺發炎的患者,也比較容易有這個困擾。 檢查時會看見扁桃腺上有或黃、或白米粒般大小的異物,有時按壓扁桃腺會將隱藏在凹窩較深處的結石擠了出來。 一般來說,扁桃腺結石如果沒症狀,並不一定需要處理,有時候也可能會自行脫落;如果喉嚨覺得卡卡的、不舒服,或是感覺口臭,除了可以用吸管局部清潔,也可以併用漱口水,進一步改善口腔氣味。萬一結石很難處理,症狀又很困擾,就需要摘除扁桃腺,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平常要注意的是,除了減少感染、發炎之外,就是注意口腔的衛生,飯後至少都要漱口,以便減少殘渣卡在扁桃腺的情形。 扁桃腺結石並不像腎結石為大家熟知,通常患者第一次聽到,都會有點驚訝,經過說明也就不難了解。(作者為桃園內壢寰東科耳鼻喉診所醫師) |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dec/29/today-health3.htm |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