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嬰兒搖晃症候群也可能造成聽力受損?










/巫剛肇

嬰兒搖晃症候群(Shaken baby syndrome, SBS)首先在 1972 年提出,
因為劇烈的前後搖晃嬰兒,導致嬰兒的腦組織在頭骨內隨之晃動,容易
造成顱內下方的靜脈破裂引發出血;眼球玻璃體也因晃動引起視網膜出
血。

嬰兒搖晃症候群發生率約每一萬人中有3人,嬰兒搖晃症候群大部份是
發生在幼兒 2 歲之前,尤其是 6 個月以下,但是由於硬腦膜下血腫或
蜘蛛膜下腔出血而導致嗜睡、急躁不安、癲癇發作、意識受損、嘔吐、
食慾不振及呼吸異常等其死亡率高達20%-38%不可不慎。

加拿大一所醫學中心統計20062012年間共28嬰兒搖晃症候群的
小朋友在排除了基因症候群家族史以及出生當時有併發症等的情形
之後發現其中有1位有中度聽力損失。推測聽損的原因是前後搖晃嬰兒
造成內耳迷路振盪的同時使得膜性迷路受到了損傷所導致。

聽力損失在一般新生兒的比率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然而在28個嬰兒
搖晃症候群的小朋友中就有一位聽力損失,比例相對高;但是因為這類
小患者不多所以究竟會不會造成聽損還須要更多的研究與證據才能支持
或否定這項論點。但至少這是第一篇相關的研究還是值得大家關注。


參考資料:Int J Ped Otorhinolaryngol 2014;78:80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