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巫剛肇
中耳積水在孩童是個常見的問題,一般來說治療有幾個選擇1.等待2.抗生素3.外科治療(放通氣管或耳膜切開)。其中長期的積水常常會需要藉由外科治療來改善。至於放通氣管有那些好處呢?包括1.避免反覆中耳炎2.立即改善聽力,避免影響學習。但是放通氣管可能面對的問題以往較少被討論例如1.耳膜持續破孔的機率2.耳膜硬化(結疤) 3.耳膜局部塌陷等。
韓國在今年發表一篇研究文章特別關注這個議題,其研究對象的小朋友長期追蹤5-15年之後得到一些結果
耳鏡觀察結果如下:
5年後追蹤,在選擇等待的這一組8.7%有耳膜異常的情形;放過1次通氣管的小朋友耳膜異常的比例是72%;放過通氣管1次以上耳膜異常的機會高達88%。其中放1次通氣管這組耳膜塌陷有27%、破孔18%、耳膜硬化14%、中耳積水14%。至於放1次以上這組耳膜硬有化33%、通氣管未掉落20%、破孔18%、耳膜塌陷11%、中耳積水7%
聽力檢查結果如下:
5年後追蹤,選擇等待的一組聽力在0-6.5分貝即可聽見;放1次通氣管的這組約需8.5-15.9分貝才能聽見;放1次以上的組別則需7.9-17.8分貝才能聽見。但是一般認為15分貝以下能聽見就算正常,所以這部份還有些模糊的地方。
總結來說,放通氣管短期的好處顯而易見(1.避免反覆中耳炎2.立即改善聽力 避免影響學習);但是長期來說有些不易發覺的問題未來還是需要列入治療時的考量才是。
以上內容節取自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78
(2014) 938–943
***寰東耳鼻喉科關心您的健康***